百萬法郎 Le Million



   1931年,有聲電影問世的初期,法國導演René Clair靈活運用「聲音」於其作《百萬法郎》中,創新的手法讓笑料和電影更加豐富。於此之前的默片,並非完全無聲的映演,現場樂團演奏搭配電影的高潮迭起進行。而「聲音」進入電影後,究竟什麼變得不同了?

  在人物混亂的追逐中仍可見喜劇默片的影子,俏皮的音樂和無對話的方式快速略過重要性不高的片段。或是以同一段歌曲,串連兩個不同的場景,音樂從人們的歌唱,轉為另一地的背景音樂。最使人又驚又喜的,莫過於連結日常的生活中的球賽與為了外套而你爭我奪的畫面,是身為電影觀眾才聽得到的額外笑料。

  《百萬法郎》中,聲音/音樂不僅是「背景」,更進一步走入電影角色中,成為角色偽裝或證明自己身分的利器。在鬱金香老爹出場時,充分可見導演是如何把玩這項技巧。第一次登場時,為了躲避警察的追緝,拉著女主角到一旁彈鋼琴,得以騙過警方;男高音到鬱金香老爹的店裡物色商品時,被要求用歌聲來證明自己身分的真實性;而片末,老爹在歌劇院意外現身,問起女主角是否知道自己是誰,此時的背景音樂早已提示觀眾:我就是鬱金香老爹啦!

  這種類似角色主題曲的出現,讓聲音/音樂的運用不再只是樂團的即興演出,而是可以透過導演事前設計呈現,時而調度畫面搭配既有的音樂,時而挑選適合的音樂給拍攝好的畫面。

  最後,有聲電影與無聲電影最大的差別,即是「話語」也進入電影裡了。不再只是字卡,偶爾在重要時刻出現的提示字句。而是無時無刻,角色可以任意舌燦蓮花。可以透過音樂劇般的問唱回答、可以藉由畫外音審問角色的良心、可以用歌詞指揮人物的動作,更可以透過歌詞唱出警語勸告觀者。如同前述聲音的偽裝及應證,話語也有相同的力量,能夠騙過場上的角色,甚至是銀幕下的觀眾。如同本片旨趣:你要找的,真的是外套嗎?真是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功力。


Director: René Clair (1931)
Country: France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