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大學法文系到底在學什麼?


  以我個人的經驗,上大學以前,對各大專院校、各系所其實都是很粗淺且表面的認識,所以當我進入大學後,一直認為該把「大學到底在上什麼課」告訴更多人,尤其是更多的高中生。看看在了解課程內容後,是否依然被吸引、並且變得更有動力,或者發現這根本不是你想要的、然後開拓新的道路。 

  今年,我也終於大四了,我想是時候可以來寫下這篇文章。文中的觀點都將是非常主觀的,很多課程或者教學方式的喜好都是因人而異,也因此期待有更多人共同寫下自己認知下的大學(課內)生活究竟如何。
  

首先,先從官方提供的資訊說起

  一般大學目前在系所網站上都會提供「課程地圖」,然而部分課程即時更新或停開不會馬上顯示。建議可以另外比對「選課系統」上的資訊,畢竟選課系統是真正用以選課的網頁,一定會是最新的課程資訊及課程內容介紹。
  而粉絲專頁則是最快讓外界知曉系內近期活動,或者是其關注的議題。就本系而言,(我猜)本系粉絲專頁應該是由系主任管理,老師常常會分享國內外的社會時事、文化藝術等資訊。由此也可以略為知悉中央法文系不單只關注於課本上的法文學習。

接著,來說明一下大一至大四的課程走向
這一兩年系上積極地調整課程編排,也更動了一些課程的分配
(不完全遵照課程名稱呈現)

必修
選修
大一
文法、口說、讀本、文章選讀
聽力、藝術文化、散文閱讀
大二
文法、口說、寫作、翻譯、文章選讀
聽力、法國文化、國際現勢、文學史(中世紀)、戲劇表演
大三
口說、寫作、翻譯、文章選讀
文法、聽力、語言學、國際現勢、文章選讀、檢定考訓練、文學史(17-19世紀)、語言史、劇本選讀
大四
語言史、台灣電影、寫作、口說、文學史(20世紀)、小說選讀、拉丁文、應用課程

  大一至大二,課程目標主要為讓學生習得法文,因而課程著重於基礎文法和口說。大三開始,於課程上更需靈活運用前兩年的語言基礎,選修課的內容也更為豐富,主要分為:文學、語言學、戲劇、國際觀的培養。大四甚至連必修課都沒有,並開設各領域的選修課,讓學生適性選擇。(附註:大一是全部台灣老師上課,大二開始有外籍老師的課程)

上述都是依著官方資訊(或者說冷冰冰的資料)整理而成的介紹,在此要更主觀的敘述,在這些課程裡我的經驗又是如何。
  本系開設相當多「文學相關課程」,也就是說於此你可以得到最完整的一套法國文學的基本概念。多數老師也都為文學領域的專程,並且分布於不同年代,組合起來幾乎串成一套文學史。除了中世紀文學(因為是後來新開的課程),我也是湊齊了十七至二十世紀的文學史,說起來很像高中的國文課,認識很多作家、了解各個年代的流派等等。而其他從大一、大二零散地藉由短篇文章閱讀認識的童話故事、科普文章也不在少數。這些文學相關的課程,除了要閱讀文章來增加法文能力、後期還會培養如何分析其寫作手法,或者是探討內容衍生的問題等。
  其他「文化相關課程」,主要屬於藝術、地理、制度、新聞的認識。藉由課程本身,及學生的課堂報告,讓同學對於法國有更全面且深入的認識,也同時培養其國際觀。(很奇妙的,不知是大學、還是法文系的影響下,反而更會關注台灣本土的議題)


寫到現在,驚覺像什麼業配文…(這不是我的本意啊)
  我必須說、也敢說,法文系,絕對是中央大學裡面最好的一個系所。不用質疑的老師群的專業能力:橫跨文學、語言學、社會學等,對於貪心的、什麼都想學的學生,絕對是最佳居所。師生相處氣氛融洽,系上或學校的法語圖書或視聽資源也相當豐富,讓人流連忘返。跟一些理工科的朋友聊到,相較之下,本系的師生互動是相當頻繁的,除了課堂間的意見交流,私下的相處也是亦師亦友,而非上對下的互動模式。
  四年,在這個系所的培養下,讓人更敢言,更能接納別人不同的聲音。其中當然還是會有食古不化的老師,和莫名其妙的狀況,但,真的是極極極少數(如果幸運的話說不定從來不會碰到)有時候,我也不禁懷疑,這樣到底是好、還是不好呢?被助長這種「愛說什麼就說什麼的」氣焰……

  最後總結一下,我在法文系主要都是上文學相關的課程,認識個年代不同的經典作家;在聽力或口說課程間,會接觸許多社會時事;而最重要的,藉由這個語言和其文化的培養,更可以更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聲音(就像寫這篇文章一樣)。完全沒修過課的是未知領域:語言學,就無法分享了。
  那到底上這麼多文學課有什麼用……我也沒有答案,無法說服他人的狀況下,好像自己就會被說服「是沒用的」,但又與我們真實感受到的相違。
  有不少同學覺得,對本系很多「文學課」反彈,我是想說,這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?大學到底該不該為學生的未來之路負責,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……。(我也不知道)
 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更了解中央大學法文系到底在學什麼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